|
|
|
|
|
|
|
|
|
|
|
|
|
|
全 文 |
|
|
|
|
|
|
|
|
|
|
|
|
|
|
|
|
有人说因为基础科学没有大的进展(近期在科学界的发展都是技术领域内的),从而限制了科幻小说家们的想象与创作。我不同意。从根本上说,技术革命才是一切思维革命的基础。大学生作为天之骄子,容易把科班中、书本上的知识神圣化,仿佛哪一位伟大的天才坐在书斋里,凭空想象推理,就能产生革命性的科学思想。这叫做“理念发现了自身”。其实,如果不是技术的发展使得一部分人得以从原始的体力劳动生产方式中解放出来,专门从事思想,牛顿、莱布尼兹、爱因斯坦这些科学家们很可能将以普通的劳动者身份终其一生,他们的伟大思想还没有从头脑中释放,就被艰苦的生涯扼杀了。所以说技术进步并不是“形而下”的,而是一切思想进步的前提。
实际上,是技术进步在支持基础科学的发展。有多少前人试图解答一些宇宙中的根本问题,但由于缺乏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只好废然而止!如果伽利略没有发明天文望远镜的话,许多天文学、物理学上的进展就不会出现,甚至最后连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也没有证实的条件。圆周率,多少年来被人们说成是“无限不循环小数”,正因为没有什么人具备条件将它无限制地算下去——生命有限,计算模型也难以建立。有了电子计算机,我们才能毫不费力地看到圆周率的真面目。这难道不算基础科学的新发现吗?
可以说,人类生活在技术的平台上,这个平台越高,我们就看得越远。“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正因为已经登上了鹳雀楼,看到了比平常所见更开阔更壮丽的景观,才会产生纵观千里的雄心壮志。而上面还有继续攀登的空间,这是多么幸运!没有这座楼的话,站在平坦甚至低洼的地面上,也许连“欲穷千里目”的念头都不会有呢。毫不夸张地说,技术进步在解放人类的思想,包括科幻小说家们的想象力。没有工业革命,玛丽·雪莱不会创作出《弗兰肯斯坦》。电脑不出现,也不会有“塞伯朋客”流派的。本来科学思想的发展就是和技术的进步密不可分地联系在一起的。如果否定一切技术的意义、一味崇尚“理念发现了自身”的话,那么人类只能倒退回去,编一些“后羿射日”之类的神话。但射日要用弓,弓箭也算是技术进步的产物,为了说服人,索性不用弓,用石头。“后羿砸日”。可是相对于什么都不会用的古猿,学会用石器仍然是一种技术进步。我们能不能退回到古猿的水平,一无所有地等待着想象力的解放和基础科学的进步呢?猴子大概是不会写科幻小说,也肯定搞不出相对论的吧?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